首页 资讯 正文

退役军人·每周一星|廖连清:一甲子坚守“头等大事”,义务理发3.7万人次

体育正文 275 0

退役军人·每周一星|廖连清:一甲子坚守“头等大事”,义务理发3.7万人次

退役军人·每周一星|廖连清:一甲子坚守“头等大事”,义务理发3.7万人次

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马如兰(mǎrúlán) “廖(liào)爷爷早上好!您来啦。”7月6日,邵阳市中心医院老年病房内(nèi),护士热情地与91岁的廖连清打招呼。 这位(zhèwèi)背着磨得有些发白的(de)“雷锋包”的老人,是退役军人、“中国好人”廖连清。 每周日雷打不动奔赴邵阳市中心医院为行动不便(xíngdòngbùbiàn)的老年患者理发,是廖连清保持多年的习惯。至今,他坚持(jiānchí)为群众义务理发已经62年。 廖连清为老人(lǎorén)义务理发 1934年,廖连(liàolián)清出生于新邵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。 1952年,他(tā)参加抗美援朝战争,荣立三等功(sānděnggōng)。硝烟岁月铸就了他的坚韧,而和平年代,他把助人当作新的“战场”。 1963年,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。当时在部队(bùduì)服役的廖连清刚学会理发,当即立下誓言:“我要像雷锋那样,用这门(zhèmén)手艺服务人民!” 谁也不曾想到,这个誓言竟(jìng)坚守了一生。 在军营里,他利用休息时间为战友和驻地群众义务理发;1974年转业回(huí)邵阳后,他提早上班(shàngbān)、推迟下班,只为挤出(jǐchū)时间给排队等候的工人们剪发。 一个深秋傍晚,廖连清的自行车(chē)(chē)坏了,他本想去修理,却见20多人排队等候理发。他扔下车忙到天黑,心想“车肯定被偷(tōu)了”,谁知返回时发现:车不仅完好无损,还被修好了锁,一位(yīwèi)受助群众一直守着车等他。 “做好事,看来(kànlái)还能带动他人也做好事。”廖连清说,从那时起,他更坚定了把(bǎ)义剪坚持下去的想法。 1994年,廖连清(liàoliánqīng)从邵阳市老干活动中心主任岗位退休,义务理发成了他的新事业(shìyè)。 邵阳市中心医院老年病房的患者、护工、医护人员对廖连清很熟悉。大家也不客套,想要理发,就搬来凳子坐在角落(jiǎoluò)放心地(dì)让他剪。 理完发,廖连清还会拿出镜子(jìngzi)给对方看看,如有不理想的(de)地方,再耐心修改;理发完毕,再打扫干净地上的碎发。 邵阳市大祥区红旗路街道的张某患病卧床多年,理发(lǐfà)店无人愿上门。廖连清接到求助电话后,当天就带(dài)着工具上门,不仅细心理发,还帮他擦拭身体。张某说,廖连清让他感觉到被尊重,享受(xiǎngshòu)到来自陌生人的关爱(guānài)。 学习、助人、奉献与无私(wúsī)是快乐源泉 在廖连清(liàoliánqīng)家中的卧室墙上,挂着一幅书法,写着:“学习为乐(wèilè),助人为乐,奉献为乐,无私(wúsī)为乐”。多年来,他将学习、助人、奉献与无私当作快乐源泉。 62年来,廖连清的理发工具已更换多次,累计(lěijì)服务3.7万人次,被不少老同志(lǎotóngzhì)称作雷锋式的好干部。 1981年,他为居民刘树声理发时,得知(dézhī)其家中有老人孩子不便出门,主动承诺上门服务。如今(rújīn)两人皆(jiē)白发苍苍,廖连清仍蹒跚爬楼履约。 2013年起,廖连清自学(zìxué)摄影,为85位老人拍义务摄肖像照,并自费(zìfèi)帮老同志翻拍书画作品寄送报刊,投稿共446件,让平凡人(píngfánrén)的风采也有绽放的机会。 他还整理(zhěnglǐ)医疗资料20余类,汇编并自费(zìfèi)印刷9万字的《自助简易医保参考汇编》赠人。 如今(rújīn),廖连清虽听力不再灵敏,但(dàn)手脚依然利落。每逢周末,仍背着工具包义务理发:“只要还能动一天,我就坚持一天!”
退役军人·每周一星|廖连清:一甲子坚守“头等大事”,义务理发3.7万人次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